红色教育—红安之行心得体会
红色教育—红安之行心得体会
鑫龙大酒店党支部书记 涂 鸣
2017年6月24日,集团公司召开了纪念建党96周年党员大会,为加强组织建设,提高党员党性,深化全体党员与即将加入党组织的同志对党的认识,会后,在集团党委领导的带领下,我们一行人参观了向往已久的革命胜地—红安。
红安是我国著名的将军县,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,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,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,红二十五军,红二十八军都诞生在这里,是两位国家主席董必武、李先念和223位将军的故乡。在炮火硝烟的革命年代,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在这里赴汤蹈火,前仆后继,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,在26年革命斗争的史诗中,红安人民为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奉献出了14万英雄儿女的生命。为抗击外来侵略,推翻反动统治,为新中国的诞生,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毕生的精力甚至是宝贵的生命。正是由于红安人民有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,革命才能长期坚持并取得胜利,才能使这片热土人才辈出,将星闪耀。由此产生了“万众一心,为党为名,朴诚勇毅,不胜不休”的红安精神。
我们一行人先后瞻仰了七里坪革命纪念地、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、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、董必武纪念馆、李先念纪念馆及其故居。
红色之旅第一站便是苏区名镇七里坪—长胜街,这里是红安苏维埃红色政权成立和发展壮大的地方,七里坪工会、革命法庭、列宁市苏维埃合作饭堂旧址、鄂豫皖中西药局旧址、鄂豫皖特区苏维埃银行旧址、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旧址、列宁小学等革命历史遗迹都在这里。
随后,我们到达了鄂豫皖苏区中心烈士陵园,这一座座的墓碑,就代表着一份份的忠诚,展示了各位英烈的光辉事绩。他们当中,有一位年仅十三岁的英魂,我仿佛进入了充满血泪和硝烟的革命年代,看见战火中闪耀的光芒。这便是中国共产党执着的追求和勇敢的斗争,面对这一块块写满烈士英雄事迹的墓碑,我不禁肃然起敬。在当时的恶劣环境下,在反动派惨无人道的严刑逼供下,宁死不屈、顽强斗争的英勇气概令人敬佩。从他们身上,我看到了共产党人面对敌人酷刑与死亡,义无反顾、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,以及他们表现出的临危不惧、坚贞不屈、斗争到底的革命精神,他们是中华民族永远的楷模。
接下来参观的是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碑,纪念碑巍然起立,碑前左右各有雕塑一座,左塑武装农民身背大刀,高举铜锣,象征着黄麻起义;右塑红军战士,高攀钢枪,奋勇向前,象征着根据地军民坚持武装斗争。侧面,碑上刻着“小小黄安,人人好汉,铜锣一响,四十八万,男将打仗,女将送饭”。一首简单甚至粗糙的“黄安谣”,居然让当时的人民唱出了一系列革命先驱们的英勇乐章,如果没有红安精神的引导和支撑,这块土地上,怎么可能产生如此之多的英雄儿女,这里的土地都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。
返回武汉前,我们去了李先念故居,里面还原了他们当时的生活环境以及工作场地的物件摆设,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中,他们时刻心系人民,用自己毕生的心血换来了革命成功后的幸福生活。参观过程中,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李先念小女儿李小林叙述的短片,她为大家呈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如何将自己一生奉献给国家,奉献给党。李先念同志把艰苦奋斗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,哪怕是当时遭到党的误解,他也依然对党忠心不二。片末,李小林说到:“爸爸爱党,爱国家,爱人民,我爱爸爸。”听到这里,台下的很多观众不禁热泪盈眶。
生动的红安精神,激励我们奋发进取。我们要学习“朴诚勇毅,不胜不休”的红安精神,树立终身学习观念,不断提升本领;学习革命先烈把牺牲留给自己,把生还的希望留给群众的英雄气概;学习革命先烈不畏艰难险阻,不计个人得失,一心一意的无私奉献精神,结合实际,结合工作,充分继承和发扬红安精神。
二零一七年六月二十六日